ballbet贝博·艾弗森官网

研ballbet贝博·(中国)艾弗森官网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栏目:ballbet贝博 发布时间:2025-07-31 12:10:46

  业绩表现略超预期,收入利润稳健增长。2025Q1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4.43/268.47亿元,分别同增10.7%/11.6%。2025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91.97%/54.89%,同比-0.6/+0.5pcts。销售投入力度略加大,管理费用有效优化。2025Q1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91%/3.73%,分别同比+0.5/-0.7pcts。经营现金流保持稳定,销售回款增速较快。2025Q1经营净现金流/销售回款分别为88.09/561.44亿元,分别同比-4.1%/+21.4%。截至2025Q1末,公司合同负债87.88亿元(环比-8.04亿元)。

  分产品看,茅台酒基本盘稳固,产品结构优化。2025Q1茅台酒/系列酒营收分别为435.57/70.22亿元,分别同比+10%/+18%;其中,系列酒营收占比同比+1pcts至13.88%。分渠道看,直销渠道快速增长,渠道掌控力进一步增强。2025Q1经销/直销营收分别为273.60/232.20亿元,分别同比+4%/20%;其中,直销渠道营收占比同比+4pcts至45.91%;“i茅台”实现营收58.70亿元,同比+10%。公司目前拥有2283家经销商,净增加36家。分区域看,国外营收快速增长,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2025Q1国内/国外营收分别为494.61/11.19亿元,分别同比+10%/+38%;其中,国外营收占比同比+0.4pcts至2.21%。

  2025年公司主要目标是总营收同比增长9%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1亿元,目标达成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75.23/81.66/88.0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9/18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直营增长不及预期、改革进程不及预期等。

  闰土股份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6.95亿元,同比+1.91%;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366.42%。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元,同比+17.98%、环比+17.36%,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210.97%、环比+34.91%。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染料价格下降,但得益于主要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公司营业收入仍实现增长。分产品产销情况来看,2024年公司染料产量为19.37万吨,同比+4.61%,销量为19.01万吨,同比+8.61%;助剂产量为3.49万吨,同比+28.61%,销量为3.51万吨,同比+22.33%;其他化工原料产量为94.59万吨,同比+5.34%,销量为94.92万吨,同比+5.49%。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17/-2.10/+0.33/+0.30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上升主因利息收入减少。研发方面,公司将加强研发以延伸公司产业链、减轻环保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和增强公司竞争力。

  公司染料年总产能近23.8万吨,其中分散染料产能11.8万吨,活性染料产能10万吨,其他染料产能近2万吨,产品销售市占率持续稳居国内染料市场份额前二位。2024年,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28项,新申请专利19项。完成技改项目10个,研发新产品16只;完成新产品移交4只;完成中试产品31只;并对多个老产品进行全面品质提升。2024年,公司建设项目共38只(其中续建项目11只,新建项目27只),经过季度审核,及时把控项目进展,力争项目建设细致到位。

  公司新项目产能有望快速释放,业绩增长预期较强,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2.88、3.3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0、27.2、23.5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公司2025Q1营收7531亿元,同比-7.34%,其中归母净利润468亿元,同比+2.27%,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再创历史新高,超出我们和市场的预期。

  降本效果明显,抵抗油气价下降的负面影响,上游利润仍然实现增长勘探开发板块,2025Q1原油产量同比+0.2%,天然气产量同比+1.2%。实现油价70美元(同比-7.2%);天然气价格9.01美元/mcf(同比-3.9%)。尽管价格下滑明显,但是上游油气和新能源业务的经营利润达461亿,同比+30亿,主要得益于单位操作成本下降(约贡献21亿)、油价下降导致税费支出减少以及天然气增量贡献。

  Q1原油加工量同比-4.7%,成品油产量同比-6.3%,其中汽油产量同比-7.4%,柴油产量同比-6.7%,煤油产量同比-2.3%,乙烯产量同比+0.04%,基本持平。炼化板块经营利润54亿,同比减少约27亿;其中炼油业务同比-24亿,主要是需求减少,导致量和毛利均下滑;化工业务同比-3亿,主要是化工单位毛利减少。成品油销售经营利润50亿(同比-17亿)。

  2025Q1国内销售天然气699亿方(同比+4.2%)。估算的实现价格2.09元/方(同比-0.05元/方,环比-0.07元/方),估算的平均销售成本1.93元/方(同比-0.06元/方)。板块经营利润135亿,同比+12亿,应主要来自量增与降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油价下行,原预测25/26/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98/1749亿/1800亿元,现调整为1662/1692/1741亿,A股对应PE8.8/8.6/8.4倍,H股对应PE5.5/5.4/5.2倍。按照50%的分红比例计算,A股对应25年分红收益率5.7%,H股对应25年分红收益率9.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衰退带来原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油价大幅跌落的风险;未来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业绩摘要: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9.8亿元,同比+9.7%(剔除感染防护产品,实现营收86.2亿元,同比+18.6%);实现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19.8%;实现扣非净利润5.9亿元,同比+43.4%。2025Q1实现营收26.1亿元,同比+36.5%;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36.3%;实现扣非净利润2.3亿元,同比+62.5%。消费品板块增长加速、医疗板块高基数消化,业绩增长亮眼。

  费用率同比下降,盈利能力稳中向好。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7.3%,同比-1.7pp。其中医疗/消费板块毛利率36.5%/55.9%,同比-3.9pp/-1.0pp。医疗板块毛利率回落主要受感染防护产品促销以及23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消费板块毛利率主要受棉花价格波动影响。费用率方面,24年总费用率为35.5%,同比-1.7pp,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2%/7.5%/-1.1%/3.9%,同比-0.3pp/-1pp/-0.3pp/-0.1pp;综合来看,24年净利率为7.7%,同比+0.7pp。2025Q1毛利率为48.5%,同比+0.8pp;总费用率为34.2%,同比-2pp,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3%/8.3%/0%/3.5%,同比-2.8pp/+0.4pp/+0.8pp/-0.4pp;综合来看,25Q1净利率为9.5%,同比保持稳定。

  医用耗材业务:感染防护产品回归常态,“内生+外延”双重驱动。2024年医疗板块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1.1%),营收占比为43.5%(同比-3.7pp)。分产品来看,1)感染防护产品市场需求回归常态,全年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61.2%)。2)核心品类快速发展,高端敷料/手术室耗材/健康个护分别实现营收7.8/8.3/4.0亿元,分别同比+31.2%/+48.8%/+35.0%。3)传统伤口护理与包扎产品稳健增长,24年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3.6%)。渠道方面,海外(含跨境电商)在GRI并购营收贡献2.9亿元增量加持下,24年实现营收21.3亿元(同比+37.7%),占医疗板块收入比重54.4%。国内渠道稳步拓展,24年实现营收17.8亿元。截至24年年末,已覆盖OTC药店22.6万家。

  健康生活消费品业务:全棉产品构筑差异化,核心爆品引领增长。2024年消费板块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17.1%),营收占比为55.6%(同比+3.5pp)。分产品来看,1)干湿棉柔巾引领全品类显著增长,24年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31.2%);2)“奈丝公主”卫生巾行业排名显著提升,24年实现营收入7.0亿元(同比+18.0%);3)成人服饰/婴童服饰及用品24年实现营收9.6/9.6亿元(同比+15.4%/+13.2%)。渠道方面,24年线%);其中,兴趣电商平台实现突破性增长(例如抖音同比增长近109%)。积极开拓线家),较23年年末净变化+76家(直营店+47家,加盟店+29家),24年线%。商超渠道积极发展,2024年实现营收3.2亿元(+33.4%)。

  25Q1医疗+消费板块核心品类持续向好。医疗板块,25Q1实现营收12.5亿元

  (其中GRI营收3.0亿元),同比+46.3%。其中手术室耗材/高端敷料/健康个护品类,分别实现营收3.7/2.2/1.2亿元,分别同比+196.8%/+21.1%/+39.8%。医疗板块渠道方面:海外实现营收7.0亿元,同比+84.1%;C端业务(国内药店、电子商务渠道)同比增速超40%。消费板块,25Q1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28.8%。其中奈丝公主卫生巾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73.5%,成长势能充足;干湿棉柔巾/成人服饰实现营收3.7/2.5亿元,同比+38.6%/+23.4%。消费板块渠道方面:电商渠道较好发展,占消费板块收入比重59.9%;商超渠道实现营收1.5亿元,同比+70.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73元、2.17元、2.66元,对应PE分别为30倍、24倍、20倍。考虑到公司消费品品牌力突出,医疗耗材板块基数回归常态,内生+外延驱动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收购业务协同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渠道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较大的风险。

  4月29日晚间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全年实现营收844.9亿元,同比+8.1%(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325.0亿元,同比+19.3%(调整后)。1Q25实现营收170.2亿元,同比+8.7%(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51.8亿元,同比+30.6%(调整后)。2024年计划现金分红约0.94元/股,同比+0.12元/股,现金分红比例达约71.0%,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约3.2%。

  受益于来水改善,24年公司水电量价齐升、盈利能力提升。1)量:24年,乌东德/三峡水库来水分别同比偏丰9.2%/9.1%。受益于来水情况改善,24全年公司境内水电完成发电量2959亿度、同比+7.1%。面对24年汛末来水丰枯急转,公司科学发挥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优势,梯级电站同比增发196.4亿度、节水增发128.7亿度;另通过“金下优先蓄,三峡适度蓄”的调度策略,增利减损电量超20亿度。2)价:受益于市场化电价上浮,公司24年上网电价同比+1.5%,达285.5元/MWh。3)利:水电以折旧费为主的成本结构使其盈利能力与发电量正相关,24年公司境内水电业务毛利率达62.5%、同比+1.5pcts。

  1Q25以量补价实现营收增长,成本下降或因部分机组折旧到期释放利润。科学蓄水调度+来水同比偏丰,1Q25公司六座梯级电站完成发电量576.8亿度,同比+9.4%。然而受“西电东送”落地省份市场化交易电价下降影响,公司1Q25平均上网电价有所下滑,导致营收增幅小于电量增幅。同期公司营业成本同比-1.5%,使得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4.9pcts至约53.0%。考虑到三峡电站机组平均折旧年限为18年,三峡右岸13台机组在2007~2008年间陆续投产,公司营业成本下降或因部分机组机电设备陆续折旧到期,带来利润释放。

  积极探索“抽蓄+新能源”新业态,基于大水电运营主业稳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多个抽蓄项目取得进展。其中湖南攸县项目完成股改并开工、甘肃张掖项目取水获得行政许可。截至24年底,公司在建抽蓄项目达4个,为长期增长注入活力。

  (1)分板块拆分:公司2024年乘用车板块收入70.90亿元,同比+30.63%,毛利11.64亿元,同比+24.11%,预计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新项目定点的突破;商用车、非道路板块收入41.76亿元,同比-7.52%,毛利9.71亿元,同比-11.99%;数字与能源板块收入10.27亿元,同比+47.44%。从盈利能力看,2024年乘用车板块毛利率16.42%,同比-0.5pct,预计主要系客户结构变化所致;商用车、非道路板块毛利率23.24%,同比+0.9pct。(2)费用端: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1.41%/5.36%/0.45%/4.51%,同比-0.20PCT/-0.14PCT/-0.30PCT/+0.06PCT。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存款性理财增加、可转债转股、贷款利率下调利息费用减少所致。25Q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1.40%/5.25%/0.10%/4.00%。

  2、后续展望:2024年获得新项目定点超300个,根据客户需求及预测,生命周期内新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约90.73亿元。公司持续提升北美本土能力,并加速完成墨西哥、东南亚、欧洲等工厂投产与建设布局。同时公司在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第三、第四成长曲线未来有望持续为公司业绩提供强劲向上动能。

  (2)其他:2025Q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元,同比+333.66%,主要系收入增长带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Q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1.03亿元,主要系汇率衍生工具浮动收益增加。

  (1)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制造商,受益于气候剧烈变化及欧盟《净零工业法案》等节能减排政策,公司制冷空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2)汽车零部件业务:依托热管理领域技术积累,公司深度绑定奔驰、宝马、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并覆盖电装、等全球热管理集成商,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持续驱动公司业绩提升。

  (3)机器人业务:机电执行器业务稳步推进,全面配合人形机器人客户完成研发、试制及送样,同时加强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并规划海外产能布局,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我们预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25年将小批量量产,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大业绩弹性。

  事件:1)近期,豪鹏科技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08亿元,同比增长12.50%;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81.43%。

  2)近期,豪鹏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23.27%;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903.92%。

  公司定位AI应用的电池配套服务,业绩已经进入上行趋势。豪鹏科技是行业内知名消费电池公司,目前采取“All in AI”战略强势拓展AI应用配套。从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看,公司业务已经走出低谷;未来随着高附加值市场的持续拓展,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从研发投入看,公司针对AI设备高能耗、高散热、轻薄化的技术痛点,重点聚焦高电压正极、高硅负极、叠片钢壳、固态电池四个创新研发方向,将上述技术单独或结合起来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综合性能表现。

  消费电子与AI应用两个行业共振向上,公司有望长期受益。1)从消费电子角度,全球市场趋势复苏态势,且受益于AI的发展:AIPC渗透率在持续提升,智能手机高端化趋势带来高能量密度的消费电池需求提升。2)随着AI应用市场的大发展,AI硬件(AI眼镜、服务器BBU、机器人等)对电池提出“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长续航”要求,豪鹏科技有望凭借其深厚的电化学平台优势切入头部客户供应链,成为AI+赛道核心供应商。

  公司布局已经逐步落地,长期发展空间大。1)从产能方面,公司已建立“一个全球总部+两个产学研基地+一个海外制造基地”的产业布局,惠州+越南工厂全面投产后,全球化服务能力提升。2)公司强化AI+端侧硬件、AI服务器电源(BBU)、具身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和行业突破,部分客户有望在2025年开始贡献增量,特别是在AI眼镜方面;且这些行业大都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分别为2.47/3.62/4.79亿元;公司业绩已经走出低谷,后续持续受益AI应用端的放量,未来业绩弹性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年报及25Q1季报点评:端侧AI带动利基存储需求增长,利基DRAM供给格局改善

  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逐步回升。2024年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公司产品在消费、网通、计算等多个领域均实现收入和销量大幅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受益于国家一揽子刺激措施提振消费需求,以及AIPC等终端对存储容量需求带动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公司不断优化产品成本,多条产品线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毛利率增长,公司2024年实现毛利率为38.00%,同比提升3.58%,25Q1毛利率为37.44%,同比下降0.72%,环比提升4.27%;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率为14.97%,同比提升12.17%,25Q1净利率为12.56%,同比下降0.02%,环比下降3.19%。

  端侧AI带动利基存储需求增长,利基DRAM供给格局改善。公司存储器产品包括NOR Flash、SLC NAND Flash和利基型DRAM三大品类,并拥有较完善的产品线布局。公司在全球SPI NOR Flash市场中位列第二,2024年,公司GD25UF系列低功耗SPI NORFlash产品以1.2V低电压和超低功耗模式,显著提升小容量电池设备续航能力,充分满足穿戴设备、健康检测、物联网及电池供电等市场需求;GD25/55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产品获得由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授予的ISO26262:2018ASIL D汽车功能安全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SPI NOR Flash领域的领导地位。公司Flash产品在巩固消费、网通、计算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并深耕工业和汽车等市场,并有望受益于AI耳机、AI眼镜、AIPC等端侧AI领域新需求所带来的增长。目前公司DRAM产品包括DDR3L和DDR4两个品类,DDR3L产品提供市场通用的1Gb/2Gb/4Gb产品;DDR4产品在已有4Gb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8Gb产品的量产出货,主要应用于TV、工业、安防等领域。由于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头部公司为了加速向新制程节点的HBM、DDR5、LPDDR5等产品迁移,逐渐退出利基DRAM市场,公司利基型DRAM有望受益于行业供给格局改善,并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不断丰富MCU产品线,完善汽车MCU产品布局。公司持续推出MCU新产品系列和新料号,丰富产品线款MCU产品供市场选择。2024年,公司面向数字能源、充电桩、储能逆变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G5系列高性能MCU产品;面向伺服控制、变频驱动、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H75E超高性能工业互联MCU产品;面向车身域控、车灯控制、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底盘应用及直流变换器等应用场景,推出GD32A7系列车规MCU产品。2024年,公司新增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12亿元用于汽车MCU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汽车MCU产品布局,增强公司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利基存储器及MCU领先企业,公司Flash产品在巩固消费、网通、计算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并深耕工业和汽车等市场,并有望受益于端侧AI领域新需求所带来的增长,公司利基型DRAM有望受益于行业供给格局改善,并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不断丰富MCU产品线,完善汽车MCU产品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为91.61/110.44/131.92亿元,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08/19.93/24.60亿元,对应的EPS为2.27/3.00/3.70元,对应PE为49.61/37.53/30.4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收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42.4%;归母净利润为0.65亿元,扭亏为盈。2025Q1,营收为4.36亿元,同比增长120.6%;归母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增长1003.8%。

  AI算力需求拉动数通市场快速增长,室内光缆产品受益于数据中心布线需求的大芯数光缆订单增加。公司主营业务保持光芯片及器件、室内光缆、线缆高分子材料三类业务,2024年占营收比分别为56.4%、20.4%、21.5%。2024年,光芯片及器件产品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68.1%;室内光缆产品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4.1%;线%。受AI算力需求驱动,数通市场快速增长;公司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竞争优势凸显,客户认可度提高。2024年境外收入占营收比为26.1%,同比提高4.7pct,2025年境外收入稳步增长。公司提升海外工厂产能及国内进口保税,多元化积极应对关税政策影响。2025Q1,光芯片及器件、室内光缆、线缆高分子材料订单同比保持增长,公司室内光缆产品受益于数据中心布线需求的大芯数光缆订单增加。

  核心产品供应链响应效率提升,毛利率大幅提高。2025Q1,公司毛利率为39.11%,同比+14.98pct,环比+11.75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弹性配置资源,重点提升AWG相关产品、室内光缆、光纤连接器跳线等核心产品的供应链响应效率;规模效应下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客户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4.26%,同比下降8.3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0.11pct、-2.33pct、+1.03pct。公司持续提高运营管控能力,加强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良率,产品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提高。

  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主营业务协同发展。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突破高端无源芯片、有源芯片等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投入1.03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63%,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5Q1,公司研发费用为0.31亿元,同比增长19.95%。无源产品方面,应用于400G/800G光模块的CWDM/LAN WDM AWG组件大批量出货;公司开发出适用于1.6T光模块用的AWG芯片及组件。有源产品方面,公司开发出数据中心用1310nm100G EML激光器;开发出数据中心用硅光配套非控温100mW CW DFB激光器与商温200mW CW DFB激光器,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通过泓淇光电基金间接投资福可喜玛,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协同。公司参与投资设立泓淇光电基金,占总出资比例39.80%,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2025年3月,泓淇光电与致尚科技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确定致尚科技持有控股子公司福可喜玛53%股权的转让价格为3.26亿元。2025年4月,标的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随着Al数据中心带宽密度快速提升,光纤连接需求旺盛,带动公司MPO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快速增长。MT插芯作为MPO高密度光纤连接器的核心构造元素,实现了光纤跳线的高密度、高速度传输,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中的高速数据传输提供支持,MT插芯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投资生产MT插芯的公司福可喜玛,持续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协同,保障供应链稳定安全。

  AI算力需求驱动数据中心升级至400G/800G/1.6T光互连,电信市场投资方向发生结构性调整。LightCounting预计2025-2030年光芯片市场的CAGR为17%。1)数通市场:全球数通市场处于AI算力需求驱动的变革期,数据中心架构加速向叶脊网络转型,800G光模块进入批量使用阶段,1.6T光模块开始应用。2025年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预计达2971.95亿美元,同比增长36.8%。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创下国内民营企业同类投资纪录。2)电信市场:光网络向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智能化方向演进。工信部统计,2025Q1我国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18亿户,占总用户数的32.1%,千兆光网加速普及。2025年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在2025年正式启动万兆光网的试点部署和应用。根据Omdia的预测,2024-2028年,50G PON端口出货量将不断提升,并保持每年200%的复合年增长率。随着电信市场相干通信由400G向800G升级,大容量、多信道、宽带宽DWDM AWG芯片及模块需求持续增长。运营商资本支出逐步向核心网云化、边缘计算及Open RAN迁移。

  数据中心用光缆随着AI算力数据中心建设快速增长,线)室内光缆: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光纤传输系统的容量。目前光缆及光缆连接跳线的发展趋势是大芯数或者超大芯数、小尺寸、高阻燃性、高可靠性等,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数据中心用光缆伴随AI算力数据中心建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线缆高分子材料: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政府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Q1,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47.6%,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43.9%。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步提升,线缆市场在新能源产业的带动下,有望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AWG组件已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光模块企业,高密度光纤连接器跳线已通过全球主要布线厂商认证,未来需求前景广阔。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具有无源芯片和有源芯片的双平台IDM模式企业,公司AWG芯片、MPO光纤连接器、CW DFB激光器等产品有望受益于AI数据中心的高速发展和光通信新技术路径的演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4.66亿元、6.10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55X、25.41X、19.40X,维持“买入”评级。

  农业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约1867亿元,YoY+0.35%;归母净利润719亿元,YoY+2.20%;不良率1.28%,拨备覆盖率298%。

  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营收1867亿元(YoY+0.35%),其中净利息收入1406亿元(YoY-2.74%),占营收比重75.3%;非息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24.7%。2025Q1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0.26%、+2.20%。

  细拆非息收入来看,投资净收益依旧亮眼。2025年一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0亿元,同比-3.54%。其它非息净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5.30%。其中,投资净收益72亿元,同比增长95.77%,为企业营收稳定做出坚实贡献。

  2025年一季度,在2024年LPR连续调降背景下,受新年贷款重定价影响,农业银行净息差录得1.34%,环比下行8bp,同比下行10bp。

  资产端: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生息资产总计43.9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信贷投放和金融投资依旧是企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能,2025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0.0%、12.7%。生息资产结构上,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存放央行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较2024年变动+0.92、-0.60、-1.94、+1.61pct。

  负债端: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计息负债余额40.96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存款规模同比增长3.0%,较2024年末进一步提升。负债结构上,存款、已有债券、同业负债及向央行借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分别变动+1.03、+0.78、-1.28、-0.52pct。

  资产质量:2025年一季度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较2024年末下行2bp。拨备覆盖率298%,较2024年末下行1.8pct。

  资本充足:2025一季度,农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23%,环比下行19bp。下降原因可能是信贷持续高增导致风险加权资产扩张,而较低的息差环境对企业内源性资本补充造成相当压力。

  营收和利润进一步下滑。2025Q1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3.6%、-2.2%,分别较2024年下降4.2pct、2.3pct。业绩归因来看,净息差下行和其他非息负增拖累营收表现,规模扩张和拨备释放提振业绩。

  规模稳步扩张,净息差略有下行。2025Q1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3%,2024年同比增长1.1%,增速略有提升。

  规模方面,2025Q1末总资产同比增长3.6%,其中贷款总额、金融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8%、11.7%。信贷投向上,绿色贷款和科技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4%、9.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银行发展稳步推进。此外,2025Q1末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0.3%,远高于贷款增速,存款规模双位数高增为信贷投放夯实基础。

  净息差方面,2025Q1净息差为1.80%,较2024年下降2bp。2024年末兴业银行按揭占比18.9%,排名上市银行第七,因此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相对较大。测算2025Q1生息资产收益率较2024年下降26bp至3.18%。但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负债结构优化等举措有效缓解负债成本压力,2025Q1末存款占负债比重较2024年末提升0.4pct至57.9%,测算2025Q1计息负债成本率较2024年下降27bp至1.83%。

  中收由负转正,其他非息大幅负增。2025Q1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5%,较2024年同比-13.2%明显改善。公司具有全牌照优势,通过发力投行和资管等特色业务稳定中收,成效显著。2025Q1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21.5%,较2024年大幅下滑30.9pct,主要受债市利率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同比减少31亿、3亿。

  资产质量相对稳定。2025Q1末,公司不良率环比上升1bp至1.08%,关注率环比持平为1.71%。但对公地产、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均同比回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5Q1末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4.36pct至233.42%,但仍处于股份制银行前列水平。

  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愈发亮眼,综合化经营优势显著。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0.42%、2.60%、3.33%,对应BPS分别为36.55、34.92、33.90元,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公司公告2024年报和2025第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30.5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11.2%。2025Q1实现收入7.4亿元,同比-8.1%;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7.03%。

  预调鸡尾酒业务有发展韧性: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26.8亿元,同比-7.2%。呈环比改善趋势。强爽产品的爆发驱动了2023年预调鸡尾酒业务的较快增长,进入2024年销售趋势走平,使预调鸡尾酒业务整体进入平稳发展状态,受消费环境影响小幅下滑。我们认为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有韧性,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公司覆盖的消费者对该品类有消费黏性、并对公司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同时公司也在持续更新产品,以及投入资源拓展各子品牌产品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2025年公司有计划在现有“358”产品矩阵基础上做进一步扩充,我们预计2025年预调鸡尾酒业务将重拾增长。公司未披露2025Q1预调鸡尾酒收入,我们估计在6.5亿元左右,呈环比改善趋势。

  威士忌业务进入产品销售阶段:公司在2024年11月发布两款创始版产品“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和“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2025年3月上市了威士忌流通产品“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22和66,已在现代零售渠道进行首批铺货。后续将推出“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系列。公司威士忌业务经过多年培养,开始进入产品销售阶段,这将是公司2025年重要看点。我们观察公司威士忌产品具备较好的性价比,品牌和产品宣传与悦己文化、情绪消费关联,我们对公司威士忌业务发展抱有乐观期待。公司威士忌产品储备已颇具规模,截止2024年12月公司已灌装40万只陈酿桶,且具备了100万只橡木桶的桶陈与管理能力。

  整体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23.6%,同比-1.2pct,其中毛利率因原料下行同比+3pcts,销售费用率因春节增加投放同比+2.9pcts。2025Q1公司归母净利率24.6%,同比+3.5pcts,其中毛利率同比+1.3pct,销售费用率因去年同期高基数同比-8.1pcts。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将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烈酒业务虽处于投入期,但产品高毛利支撑下对利润影响不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有韧性,2025年有望重拾增长;威士忌业务进入产品销售阶段,我们对其发展抱有乐观期待。我们根据公司最新业绩情况并增加威士忌业务盈利预期,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7年EPS分别为0.77/1.00/1.29元,2025/4/30收盘价26.1元对应P/E分别为34/26/20倍,维持“推荐”评级。

  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1.4亿元,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为7.3亿元,同比减少10.6%。其主要原因为哈萨克汇率及利息费用导致的财务费用的增长。

  2025年一季度,虽然Brent原油价格均价为75.0美元/桶,价格同比减少约6.8美元/桶,但是依托公司一体化能力等因素,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同比增长33.0%。

  1)生产情况:2024年,公司阿克苏原油产量65.5万吨,商品量57.4万吨。2)盈利情况:2024年上半年,我们计算公司国内原油销售业务营业收入为19.3亿元;经过我们计算,子公司的原油实现价格为3368元/吨,折合67.7美元/桶。

  3)成本情况:根据我们计算,国内原油业务的单位成本为1407元/吨,折合28.3美元/桶。(包含三费)

  受益于低成本等优势,在国际油价下行的情况下,公司勘探板块毛利率依旧同比+0.78pct。

  2024年10月27日,公司全资子公司签署了EBN区块和MF区块的开发生产合同。

  EBN区块:面积231平方千米,显示已发现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约为123.65亿桶(或17.66亿吨),经初步评估,3P石油地质储量约为4.64亿吨。

  MF区块:区块面积1073平方千米,显示已发现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8.13亿桶(或4亿吨)。

  维持公司25/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2.7/15.8亿元,考虑到伊拉克油田的增量,给予公司27年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5~27年分别对应EPS为2.74/3.43/3.82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油价下跌,导致公司利润下跌的风险;2)公司原油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3)原油勘探属于风险勘探,未来区块不产石油的风险。

  营收利润双增长,中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增速相对更高。公司2025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46亿元(YoY+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7.10亿元(YoY+7.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3亿元(YoY+5.95%)。2025Q1公司产品总销量为226.1万千升,同比+3.53pcts;产品吨价为4616元/千升,同比-0.68pcts。其中,主品牌青岛啤酒销量137.5万千升,同比+4.01%;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101.1万千升,同比+5.31%。

  利润率提升,费用管控平稳。2025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1.64%,同比+1.20pcts,受益于大麦等啤酒原材料成本下降和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毛利率提升。费用端,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53%/3.20%/0.17%/-1.02%,同比-0.30pcts/-0.20pcts/-0.01pcts/+0.37pcts,相对保持稳定。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率为16.64%,同比+0.65pcts。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短期来看,成本下降红利有望延续,餐饮复苏带动啤酒即饮渠道需求回暖,公司盈利有改善空间。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国产啤酒龙头,近年来在高端/超高端市场均加速布局,未来高端化和结构升级推动均价提升有较大空间,业务发展向好。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7.95/52.29/56.44亿元,同比增长10.35%/9.06%/7.95%,对应EPS为3.51/3.83/4.14元/股,4月29日股价对应PE为21/20/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及包材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2025Q1收入表现稳健。2025Q1,公司实现营收8.76亿元(同比-1.63%),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14.10%),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9.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8亿元(去年同期为0.38亿元),主因:1)为加强终端管控调整销售模式及结算方式,销售收款减少;2)集中支付代言费;3)增加品牌专区服务、推广服务等。

  颐莲Q1收入同比快速增长,原料及添加剂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化妆品方面,2025Q1化妆品收入5.26亿元(同比-3%),毛利率61.06%(同比-1.13pct)。其中,颐莲收入2.50亿元(同比+25%),继续聚焦大单品策略,多品线精细化运营,喷雾品线官宣代言人张凌赫,销量同比+69%;瑷尔博士收入2.36亿元(同比-19.7%),益生品线官宣品牌挚友“十个勤天”,闪充品线延续品牌的抗老心智定位;珂谧聚焦“胶原抗老”卖点,胶原品线%(同比-0.10pct),Q1实现2款功能饮料上市;全渠道拓展,医院及OTC渠道新开发客户累计达200家。原料及添加剂方面,2025Q1收入0.86亿元(同比+2.4%),毛利率39.54%(+9.8pct)。原料业务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向高端化转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聚焦大健康主业,化妆品稳步迭代,原料业务向高端化转型,医药板块调整后加速渠道拓展。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3/3.17/3.60亿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PE为27/24/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渠道拓展不达预期风险、品牌品类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204.47亿元,同比下降13.90%;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4.02%;每股收益0.04元/股,同比增长300%。

  归母净利润改善:公司2025年Q1实现收入204.47亿元,同比下降13.90%;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4.02%。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Q1毛利率为11.76%,较去年同期下滑2.74pct。从费用管控看,2025年Q1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92%、1.96%,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0.35pct、提高0.43pct。从投资看,2025年Q1的投资收益为1.79亿元,同比增长357.82%,主要由于权益法投资收益同比增加。2025年Q1,少数股东亏损0.59亿元,去年同期为收益6.03亿元,因此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积极拓展优质地块:2025年Q1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45.82万方,同比下降12.47%;销售金额350.70亿元,同比下降12.78%;对应的销售均价为24050元/平米,同比下降0.36%。2025年Q1,公司共新增7个地块,计容建面72.42万方。权益地价115.41亿元,我们计算综合总地价为200.24亿元,对应的权益比例为57.63%,其中4个地块为100%权益拿地。全口径下的楼面价为27650元/平米,Q1的地售比为1.15,拿地质量高,7个地块中3个位于京沪、2个地块为成都、长沙。公司拓展优质地块,全口径下的拿地力度为0.57。

  成功发行中票:截至2025年4月末,公司于年内已成功发行中票,并融资10亿元,对应利率为2.05%,融资成本低。公司旗下博时蛇口产园REIT计划第二次购入公司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多个资产,实践以存量带增量、以产融促周转的轻重结合发展战略,增强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打造公司业务增长新曲线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显著改善。公司积极投拓,高质量拿地。融资端成功发行中票,融资成本低。存量资产端,旗下REIT计划第二次购入公司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多个资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8.67亿元、54.92亿元、59.79亿元的预测,对应EPS为0.54元/股、0.61元/股、0.66元/股,对应PE为17.03X、15.10X、13.8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房价大幅度下跌的风险、资金回流不及预期的风险、债务偿还不及预期的风险、运营业务不及预期的风险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扣非归母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长320.20%。

  铁路装备放量驱动业绩高增,城轨及新产业增长向好。25Q1公司动车组和货车实现批量交付,分别实现收入177.57亿元和5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41%和141.04%,机车及客车收入略有下滑,收入分别为23.06亿元和5.19亿元;铁路装备业务整体收入257.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63%。受益地铁车辆收入增加,一季度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71.83亿元,同比增长29.86%。新产业收入149.05亿元,同比增长22.34%;现代服务业务收入7.97亿元,同比下降30.76%。

  盈利水平稳中有升,费用率管控良好。25Q1公司毛利率23.42%,按可比口径同比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7.5%,同比/环比+2.78pct/0.9pct。公司三项费用管理良好,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8%/6.45%/-0.01%,可比口径同比-0.74pct/-2.27pct/+0.16pct;研发费用投入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投入研发费用31.0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37%,同比-1.21pct。

  铁路投资保持高位,铁路装备景气有望持续。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5.2%;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铁工作会议提出25年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近期国铁集团2025年第一批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招标落地,折合标准组共采购68组。我们认为,1)高铁方面,25年铁路行业景气仍将持续,动车组新造及维保需求有望保持高位,持续看好动车组新车及高级修招标;2)机车方面,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下,老旧内燃机车淘汰时间提前带动机车弹性,按照新车替换比例1:2测算,27年前有望释放约2000台新能源机车替换需求。铁路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带动公司装备交付继续放量,支撑全年业绩稳健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0亿元、137.48亿元、144.21亿元,对应EPS为0.46、0.48、0.50元,对应PE为15倍、15倍、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福斯特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点评:光伏胶膜业务保持领先,电子材料业务高速增长

  事件一: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47亿元,同比-15.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29.33%;

  事件二:公司近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6.24亿元,同比-31.89%,环比-8.78%;实现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23.08%,环比+709.79%。

  胶膜龙头市占率稳中有升,保持领先,胶膜业务迎来回暖。公司稳扎稳打,2024年公司胶膜市占率稳中有升,光伏胶膜行业格局稳定。同时在行业各环节持续承压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领先其他胶膜企业。受益于公司优先的经营能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出货实现高速增长,但是受到上游原材料报价下行与光伏主产业链持续承压影响,胶膜单平报价下滑较快,公司营收同比承压,公司2024年实现光伏胶膜出货约28.11亿平,同+24.9%,营业收ballbet贝博入175.04亿元,同-14.54%。受益于上游原材料报价企稳、光伏下游抢装与改善竞争格局,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胶膜单平售价企稳回升,胶膜业务迎来回暖。

  海外布局持续领先,2025年海外产能出货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启动泰国基地的二期扩产项目建设,公司海外的光伏胶膜产能仍在逆势扩张。随着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基于客户结构,福斯特逆势扩张海外产能,海外布局领先行业。随着泰国二期基地落地,2025年公司海外产能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第二增长曲线持续发力,电子材料业务迎来高速增长。公司深耕电子材料,受益于下游电子电路行业复苏和快速增长,业务迎来高速增长期。2024年,公司感光干膜销售量1.59亿平方米,同+37.97%,营业收入5.93亿元,同+30.72%。基于较为全面的客户覆盖和品类开发,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公司出货量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光伏业务稳扎稳打,行业底部市占率稳中有升,受益于胶膜行业见底、公司领先的海外布局以及电子材料业务放量,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见底,盈利有望回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2.59亿元、220.02亿元、261.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3亿元、19.86亿元、25.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3元、0.76元、0.9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66.00亿元,同比+35.02%;归母净利润30.01亿元,同比39.52%;扣非净利润27.28亿元,同比35.00%。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68亿元,同比+1.4%;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12.39%。

  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增长。公司Q4单季度实现收入72.48亿元,同比+30.63%;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同比+38.47%。公司内饰功能件、轻量化底盘、热管理业务的销售额稳步增长。汽车电子类业务大幅增长10倍超过18亿元,全面进入量产加速阶段。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12.24亿元。今年Q1,受大客户销量短期下滑影响,业绩暂时承压,预计年内整体影响有限。

  九大产品线驱动公司加速成长国际Tier1。公司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八大产品线的同时,聚焦并拓展第九大产品线——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产品与核心技术。去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10倍增长,公司的热管理模块以自研高精度电子膨胀阀为核心,实现平台化设计与全球量产交付,奠定行业标杆地位;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则在投产后快速爬坡,年内交付突破24万套,打破外资垄断。三大业务协同效应显著,机器人电驱打造新的增长极,热管理+空气悬架构筑技术壁垒,驱动公司加速成长国际Tier1。

  特斯拉Optimus加速量产,总成核心供应商受益。拓普集团凭借在智能刹车IBS项目积累的各项技术能力,包括软件,电控、驱动、电机、减速机构、传感器等,公司切入机器人电驱系统及其他相关产品。该业务将打造拓普集团新的增长极,形成智能汽车+机器人部件的双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机器人电驱系统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公司2条电驱系统生产线万套电驱执行器。新增产能也已经启动规划设计,公司已启动电驱执行器第二工厂的建设。机器人电驱执行器项目进展顺利,按需迭代升级,开始批量供货。灵巧手电机已多次向客户送样,开始批量供货。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进一步形成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化产品布局。

  国际Tier1打造全球工厂布局。公司国际化战略加速。北美墨西哥热管理、底盘、减震工厂和内饰工厂已全部投产,二期项目有序推进中。波兰工厂二期加紧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泰国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正在加速进行中。公司在墨西哥蒙特雷基地加速布局饰件、热管理系统等产线,通过北美供应链本地化满足特斯拉等客户需求,有效规避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

  投资建议:特斯拉Optimus量产,机器人电驱加速灵巧手、关节、躯体总成。拓普机器人电驱执行器项目进展顺利,按需迭代升级,开始批量供货。灵巧手电机已多次向客户送样,开始批量供货。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进一步形成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化产品布局。智能汽车+机器人业务高速成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1.28/416.80/488.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9/47.10/55.89亿元,EPS分别为2.18/2.71/3.22元,PE分别为24/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大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价格战加剧超出预期,原材料波动超出预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收入3.98亿元,同比减少36.69%;归母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减少8.12%。

  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0.37亿元,同比减少31.56%;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2.86%。

  深化AI模型垂类应用。公司推出“从容智能审查大模型”、自主研发的金融大模型等多种模型以及了AI虚拟导游“云月”,覆盖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金融、智慧商业、智慧文旅、智慧客服等多领域,在多个地方初步探索AI模型落地。

  与华为合作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公司与华为昇腾联合发布了“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成功适配Deepseek,实现了训练推理一体化,适配金融、政务等场景,成本降低了50%。同时,公司与华为发布了“智能制造一体机”,集成了AI智能体与华为算力,实现了生产线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的一站式服务。

  推动鸿蒙生态繁荣发展。公司中标广州银行、重庆农商行项目,推出了鸿蒙版SDK及人脸活体检测系统,保障了移动端交易安全,覆盖了超过250万用户。同时,公司与软通动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鸿蒙应用与生态、数字人民币、服务器计算产品及AI应用场景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投资建议:公司不断探索AI模型落地。预计2025-2027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45/-0.38/-0.19元,维持买入评级。

  25Q1公司实现收入232.42亿,同比-16.3%,归母净利润为4.17亿,同比-24.5%,扣非净利润为4.01亿,同比-23.64%,Q1盈利下滑主要系收入下滑、期间费用率上升、信用减值损失上升。

  24年公司实现收入1511.39亿,同比-16.29%,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同比-25.3%,扣非净利润为22.55亿,同比-41.2%,非经常性损益为7.05亿,同比增加5.8亿,主要为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大幅增加。24Q4单季实现收入493.15亿,同比-12.19%,归母净利润-0.1亿,同比-101.47%,主要系Q4资产及信用减值同比大增。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分红5.25亿,分红比例17.74%,对应4月30日收盘价股息率为3.56%。考虑到下游需求仍有压力,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6、36.2、40.6亿(25、26年预测前值为44.5、51.1亿),对应PE为4.5、4.1、3.6倍,维持“买入”评级。

  25Q1公司新签合同751亿,同比基本持平。2024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3469.46亿元,同比下降12.48%,其中,陕西省内新签合同额1,867.91亿元,同比-33.43%,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453.05亿元,同比增长25.47%。2025年公司计划完成签约额3908亿,预计同比增长12.6%,营业收入目标1655亿,预计同比增长9.5%。近年来公司持续深耕省内市场,做大做强省外市场,稳健拓展海外市场,努力开创市场经营新局面。

  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约1901亿元,YoY-5.40%;归母净利润834亿元,YoY-3.99%;不良率1.33%,拨备覆盖率237%。

  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营收1901亿元(YoY-5.40%),其中净利息收入1419亿元(YoY-5.21%),占营收比重74.7%;非息收入481亿元,同比下降5.96%。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81%、-3.99%。

  非息收入方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5亿元,同比-4.63%,较2024年末改善4.72pct。另外,投资净收益依旧亮眼,一季度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45.83%。

  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净息差录得1.41%,环比下行10bp,同比-16bp。结合2024年底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来看,因2024年LPR多次调整,新年存量贷款重定价可能是公司2025第一季度净息差下行的主要原因。另外,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利息支出调整幅度不匹配贷款利率重定价。

  资产端: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生息资产总计41.9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信贷投放和金融投资依旧是企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能,2025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8.0%、14.4%,环比增长4.5%、5.8%;另外同业资产环比高增17.4%。生息资产结构上,贷款、金融投资、同业及拆放、存放央行分别较2024年末变动-0.58、+0.08、+0.41、+0.09pct。

  负债端: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计息负债余额38.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较2024年末增速增长3.9pct。其中,存款规模同比增长3.6%,环比+6.2%;发行债券同比增长80.9%,环比+19.9%。负债结构上,存款、已有债券、同业负债、向央行借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分别变动-0.89、+0.77、+0.43、-0.32pct。

  资产质量: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较2024年末改善1bp。拨备覆盖率237%,环比增长3.2pct。

  资本充足:2025年一季度,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98%,环比下行50bp。可能主要因为公司一季度贷款投放力度较大,拉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另外,在低息差环境下,公司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可能受限。

  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0.91%、2.97%、3.73%,对应现价BPS:13.45、14.44、15.45元。考虑到未来息差可能将持续承压,以及债券市场波动较大,我们将公司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增持”。

  公司坚定自有品牌转型,初步构建“全球新晋高奢美妆集团”标签,RéVive收购后目前已进军中国市场;伊菲丹已经构成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线%的增速,实现国内、欧洲、北美、东南亚全球布局;PA于24年取得完整所有权,持续丰富产品矩阵,自播达播齐头并进。此外,公司持续完善各细分品类品牌矩阵布局,多品牌位居多平台TOP榜。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自有品牌营收4.98%,建立了全球首个“2+3东方肌肤方程式”研究院,开展了油茶神经酰胺、茶提取物等多个原料研究项目,专注配方体系研究、肤感及功效评价体系建立,持续赋能品牌建设。此前公司4月16日公告0.5-1亿回购,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18元/股,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或影响盈利,下调收入和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43.89/48.71/55.37(原2025-2026为50.87/57.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6/2.95/3.45(原2025-2026为3.59/4.19)亿元,对应PE19/17/14x。展望未来,公司有望品牌转型持续渗透高奢人群,研发创新助力业绩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公告要点:公司发布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148.0亿元,同环比分别+15.0%/+24.0%;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70.1%,环比扭亏;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10.3%,环比扭亏。

  25Q1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明显增长。25Q1非经常性损益2.07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主因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增加1.24亿元。25Q1投资收益1.6亿元,24Q1/24Q4分别为0.7/-6.4亿元,投资收益同环比大幅改善主因福戴亏损影响消除,具备持续性。25Q1扣非扣投资收益后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环比分别-47.1%/-65.7%。

  展望未来:商用车行业复苏,福田轻卡以“产品+技术+营销”全面布局构建高壁垒,中重卡/客车/发动机/变速箱多点开花,业绩有望持续向上。当前公司对福戴长期股权投资已冲减至零,对公司业绩影响消除,25年公司有望轻装上阵。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5年计划实现营收680亿元,同比+42.6%,看好全年公司业绩同比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25年重卡行业复苏,同时福戴亏损负面影响消除,我们基本维持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6.66/20.44亿元,给予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1.51亿元,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1/0.26/0.27元,对应PE估值12.4/10.1/9.6倍,考虑当前公司估值较低,且行业有望触底回升,维持福田汽车“买入”评级。

  2025年一季报点评:归母净利润同比+14%,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归母净利润同比+14%。受益于基建需求稳定,主营业务表现稳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1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28.9%。分业务来看,受益于国内基建投资保持韧性,公司推土机业务销售稳健,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持续增强,推动公司业绩规模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推土机龙头,市占率稳居行业领先,新产品线如挖掘机、装载机等布局持续推进,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支撑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增长。

  2025年Q1公司毛利率为19.2%,同比+2.1pct,销售净利率为8.3%,同比+1.5pct,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核心产品如推土机与工程机械零部件盈利能力改善,带动整体毛利率上行。同时,随着降本措施逐步落地,制造环节效率有所提升,推动毛利率稳中有升。费用端来看,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2%,同比+0.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3%/2.9%/3.2%/-0.2%,同比+0.8pct/+0.4pct/-0.3pct/-0.2pct,整体费用控制良好。展望未来,伴随公司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与海外市场持续拓展,盈利质量有望进一步增强。

  2024年12月12日,公司公告山重建机100%股权交割完成,我们认为山重建机挖机业务的注入将依托公司推土机渠道以及山东重工强大的集团协同优势,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具体来看,公司利用山东重工集团黄金产业链竞争优势,实现动力总成、液压件、变速箱、变矩器、四轮一带、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促进内部战略协同有序深化,大幅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2024年山重建机实现净利润2.0亿元,业绩表现亮眼。

  2025年4月22日,公司公告拟通过集中竞价进行股份回购,回购股份金额为1.5-3.0亿元,且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我们认为,此次股份回购计划旨在激发公司内生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9/16.0/18.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0/9/7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9.35亿元,同比+36.81%,环比增长67.1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46.62%,环比增长15.86%。

  公司黄金业务占比高,金价上涨驱动公司业绩上行:1)量:2025年Q1公司自产金/外购金/小金条产量分别为11.87/20.24/3.18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同比-0.31%/+1.67%/-55.49%。公司2025年全年自产金指引为不低于50吨,一季度完成度23.74%,考虑到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公司完成全年产量概率较大;2)价:2025年Q1沪金现货均价为670元/克,同比+36.72%,公司黄金业务占比较高,业绩充分受益于金价上行。

  公司抓好资源增储,发展根基持续夯实:2024年公司实现探矿新增金资源量58.8吨,其中加纳卡蒂诺公司、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金洲公司分别新增金金属量11.2吨、7.75吨、7.7吨、7.47吨;此外公司成功竞得大桥金矿外围探矿权,完成包头昶泰矿业70%股权并购;西岭金矿探矿权成功注入公司,并与三山岛金矿采矿权实现整合,取得495万吨/年整合采矿许可证;子公司山金国际完成Osino Resources Corp.100%股权并购。截至2024年底,公司保有权益资源储量黄金金属量2058.46吨。

  贸易战背景下海外经济“滞胀”确定性强化,新兴经济体货币换锚进度加速:1)本次关税事件使得市场对美国经济走向“滞胀”的预期进一步强化,经济下行风险与通胀再度抬头风险共同推动实际利率的长期下行,黄金的金融属性得到强化;2)在美债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全球央行正经历从“美债储备主导”向“多元化外汇储备”的转型,而由于新兴国家央行缺乏黄金储备,该范式的转变将推动黄金买盘长期存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在黄金牛市大周期下的盈利能力,基于海外经济“滞胀”预期强化了金价上涨动能,我们上调公司2025-26年归母净利润为63.27/71.90亿元(前值为59.83/62.73亿元),新增2027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78.48亿元,对应2025-27年的PE分别为21.53/18.95/17.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美元持续走强风险;中美财政及货币紧缩风险;海外恶性通胀导致美联储加息风险。

  蓝晓科技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点评:2024年公司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定增长,得益于材料销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弥补了提锂项目收入下滑。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稳定增长,得益于材料销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弥补了提锂项目收入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继续维持正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8、12.61和14.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2、2.48、2.94元(原2025-26预测为2.29、2.81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26X PE(原为2024年35x),目标价52.52元(-20%),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增长9.79%。2025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减少8.58%,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4.18%。

  金属资源板块及生命科学板块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金属资源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金属镓、铀的价格相对于2023年均有上涨;生命科学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受益于GLP-1多肽类药物需求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化工与催化吸附分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上升42%;节能环保类吸附分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基本持平。

  西藏提锂项目加速进行。西藏结则茶卡3300吨氢氧化锂产线在建项目经现场试验、调试等,有望建成西藏地区首个达标运行的工业化盐湖提锂项目,后续6700吨产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有望加快建设。

  1Q25收入同比转正、净利润增长较快: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04亿元,同比下滑13.08%;归母净利润为4.04亿元,同比下降25.87%;扣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26.25%。单四季度营业收入为6.47亿元,同比减少4.5%;归母净利润为0.76亿元,同比减少19.0%,扣非净利润为0.75亿元,同比减少17.3%。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20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为1.218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为1.222亿元,同比增长27.8%。

  推进长尾化战略,1Q25毛利率提升显著: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5.26%,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锂电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8.55%至26.0%,为主要拖累。1Q25,公司毛利率提升至38.1%,同比+3.1pct,环比+3.4pct,长尾化战略效果显著。根据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分析,1Q25新能源锂电毛利率已修复至31.2%,对整体毛利率的改善形成支撑。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5.5/8.1/4.3%,同比+0.5/+1.5/-0.1pct,收入下降情况下,费率得到控制。

  产品线继续丰富、供应链能力提升、客户数不断增加、客户结构改善:截至2025年4月底,公司已开发涵盖196个大类、4,437个小类、23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SKU数量较去年同期的180余万继续增长,产品线年,公司累计处理订单量约160万单,出货总项次约560万项次,较2023年分别提升了18%和14%,提升供应链响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长尾化采购需求。2024年,公司成交客户数量近4万家,较2023年新增客户数量约3000家,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1%,相较2023年的26%下降较多;来自前五大客户以外的所有客户收入同比提升约5%,缓和了大客户收入下降的影响,客户结构改善。

  持续布局战略业务FB、拓展海外业务:公司非标业务采取“智能报价+智能编程+柔性生产”的生产模式,致力于满足市场上大量存在的“长尾订单”。公司于2024年5月正式上限自动报价系统;对自动编程覆盖类型进行升级优化,拓展多工艺场景编程;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投入使用柔性智能产线,持续开展非标自动化建设。公司利用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以中国优势行业出海为契机,参与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化战略的牵引下,公司聚焦产品优化,全力推动产品水平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海外业务拓展,深化全球布局。

  盈利预测和估值:考虑最新的下业资本开支趋势和24年公司业绩,我们小幅上调25、26年盈利预测(原为5.09、6.08亿元),引入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净利润为5.2、6.3、7.7亿元,给予公司2026年28倍PE估值(原为2025年33x),上调目标价5%至27.9元,维持“优于大市”的评级。

  风险提示:下业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公司在下业的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拓展FB业务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公司发布年报、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90.22亿元(同比+38.4%,下同)、归母净利润1.70亿元(-48.8%);2025Q1实现营收22.92亿元(+35.1%),归母净利润-0.15亿元(2024年同期为0.82亿元)。考虑去库存及贸易风险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6/3.61/4.52亿元(2025-2026年原值5.09/6.13亿元),对应EPS为0.66/0.89/1.1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6.9/12.4/9.9倍。我们认为,公司数智化体系深筑运营能力壁垒,未来通过整合通拓科技、打造品牌矩阵、完善海外仓布局,有望持续成长,当前估值合理,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跨境出口电商/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0.66/9.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6%/19.7%;其中,泛品业务在售产品SKU约116万款,销售客单价约104元,精品业务在售SKU约6685款,销售客单价约为314。